导航
必威 - 必威官方网西汉姆官方 - 校园时讯 - 必威成功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论坛”
必威成功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论坛”
2023年09月21日

照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论坛_800.jpg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必威形成生动实践,9月17日,由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必威协办,必威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处、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基地、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来自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围绕论坛主题“‘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肖明江,必威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同研究员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必威科研处处长周学仁主持开幕式。

肖明江在致辞中代表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向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向参会嘉宾致以亲切问候。他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阐释了对“两个结合”的规律性的认识。他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认识到,把“两个结合”定位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胜利的最大法宝,足见我们党对“两个结合”的重视程度,足见其理论和实践地位之高;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角度来看,“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和规律,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好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来源,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产物。

王伟同代表必威向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强调,坚持“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两个结合”,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哲学社会科学力量,是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我校将一以贯之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构建“优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财经学科、扎实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的学科布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科研,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论坛主题报告阶段,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云志、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晓红、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郭驰、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峰搏、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晨晔、必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海威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田鹏颖以“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认识论意义”为题作主题发言。他表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论断,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究竟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究竟应当怎样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引。他强调,“第二个结合”作为一个重大哲学命题虽然是现在提出的,但从历史和现实双重逻辑考量,它早就开始了,甚至早于“第一个结合”,倘若没有“第二个结合”使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能够接受、理解、认同甚至融化在血液中,转变成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第一个结合”可能仅是一种想法或设计。他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挖掘,其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解读、阐述、理解、创造,才使得“两个结合”融通和贯通起来,才让马克思主义回到了每一个现实的个人生产、生活、生命和生态当中。

吴云志围绕“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核心意涵”作主题发言。他认为,“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解放的内在产物,它巩固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指引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应在“第二个结合”中持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王晓红围绕“‘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方法论”作主题发言。她表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普遍真理,这构成其作为方法论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逻辑前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两个结合”方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要以“两个结合”为科学方法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郭驰围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高校育人思维创新”作主题发言。他表示,必须把握“两个结合”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发展的根本性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根本指导,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推动大学治理,关键在于以系统思维为基础,做到全局性谋划,最终实现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高等教育的具体贡献。

刘峰搏以“邓小平1978年对中国式的现代化的若干思考”为题作主题发言。他列举了1978年邓小平关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发展方向等相关论述,并表示1978年邓小平关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有关思考与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脉相承的,对其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启、推进,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晨晔围绕“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大主题”作主题发言。他认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管住公权力,跳出历史周期率;学会文明驾驭资本,跳出经济周期率;以新科技革命缓解资源-环境双重约束,跳出污染-治理周期率;塑造民族理性和民族精神,跳出文明周期率。

王海威以“基于‘两个结合’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为题作主题发言。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形成于中华民族追求实现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宏阔历史场景,必然是“两个结合”的实践主题,二者相互成就,造就了融文化基因与政党密码于一体共同推动的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实践,突破了“依附性陷阱”和“去工业化陷阱”,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

在分论坛讨论阶段,二十余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围绕大会主题作了交流发言。

本次研讨会不仅深化了对“两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也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撰稿:王馗 王蕊 娄慧 审核:高奎明 周学仁 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研处

新 闻